年以来,伊宁市民政局结合学党史教育工作,紧紧抓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这一契机,始终坚持“动”字为先,“实”字为标,,积极打造“机制+服务+智慧”的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构建“五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伊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打造养老试点工作机制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伊宁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提升各族老年人幸福指数的标尺。按照“政府搭台、市场推进、社会运作”的总体思路,建立协调推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坚持城乡联动,聚力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护理人员短缺,信息化平台不完善等矛盾。通过一年多来的试点工作推进,基本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化参与,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老年群体“最后一公里”。
(二)打造养老服务支撑性政策体系。针对伊宁市老年人居住密度小,社会购买力弱,社区服务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注重运用政策,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目录、民生项目、民生保障政策。结合实际印发了《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伊宁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目录》、《伊宁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7项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养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打造居家养老服务阵地体系。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伊宁市以“重综合、强功能、重特色”为要求,将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改造纳入老旧小区的改造规划建设之中,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协调整合改造7个闲置社会资源用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措施,实现了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动员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利用其成熟的服务向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社区老年人日托、全托及居家服务各项需求。
(四)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伊宁市智慧康养平台,通过建立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制度,建立完善伊宁市养老服务大数据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信息化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截止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库基本建立完成。同时,全市围绕试点运营的伊毛社区、警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为老服务15分钟生活便利圈、专业服务圈、志愿服务圈,目前已为名老人及子女提供了免费咨询、线上健康服务等服务,全面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五)打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体系。聚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空巢或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老人及农村留守老人,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清单,将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应急救援、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心理疏导、精神慰籍等内容纳入服务清单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内,有效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多名老年人享受到了政府购买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