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门援疆在伊宁之产业篇三 [复制链接]

1#

昨天,我们报道了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通过招商,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已经初显雏形。记者日前从伊宁县轻纺产业区了解到,作为产业区的一个重要平台,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中衣食住行等配套正在逐步完善,并迎来了它的首批员工。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上塔郡村村民先米西努每天在伊通丝路服装公司上班8小时,经她制作的衣裤,半个月后将出现在中东市场。

先米西努家中有几亩地,仅靠土地的收入,支撑家庭的开销有些困难。几个月前,伊通公司在当地招聘纺织工人,在村干部动员之下,她报了名,经过3个月的培训,成了一名产业工人。如今,她已是熟练工,每月收入超过元,家庭条件大为改善。

*伊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先米西努:来了以后,看到我的工资越来越高,所以老公就支持我了,工资还可以,减轻我们家的负担。

胡地亚于孜镇上塔郡村第一书记西力扎提:目前他们的就业状况很好,我们村委会也到实地查看了她们的工作环境,吃住,都非常好,我们的这些妇女在那边就业也很满意。

在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里,多名和先米西努一样的家庭妇女作为首批产业工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们被分别安置到5家已经入驻园区的纺织企业。

*伊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员工马红梅:我们这家企业从来没说有什么年龄限制呀,或者对文化限制,只要你有一颗热忱的心,你就可以在企业里上班,可以学习。

*柏特娜服饰有限公司员工马秀英:自己各方面心情、自信各方面都好,自己挣的钱不管多与少,拿到手里面就是舒服、高兴。

而在这之前,为了转变村民们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镇村干部不分昼夜挨家挨户上门作动员。阿乌利亚乡是出了名的贫困乡,经过广泛发动,全乡有人进园区工作,是县下达计划的3倍。

伊宁县阿乌利亚乡乡长赛热克:思想观念也有存在问题,比如说家里面有些老公,谁来给我做饭,谁来带小孩,还有这些女的语言不通,她是农牧民嘛,还有些封闭性。

之后,这些新员工在分设于20个乡镇(场)的培训点接受了岗前培训。

*伊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旭: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也是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吸收到更多的不是每个月工资待遇的事情,可能吸收到的是更多的这种资源,这样的一个平台去成长。

在园区,企业园工可以免费住上配有电视、wifi的宿舍,吃上免费的可口饭菜。园区还成立了工人俱乐部,建立工人文艺队、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住得偏远的员工,园区还提供免费接送。

随着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项目的有序推进,预计到今年年底,还将有多名各族群众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等家纺服装产业园和织造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吸纳5万人就业。

伊宁县委副书记、海门市副市长、南通市对口支援*伊宁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张华:*产业发展需要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而*在我们的伊宁县,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们希望这些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创业就业的位置,最终实现大稳定,我想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海门电视台

《东洲城事》

播出时间:

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20:00

重播:23:10及次日7:20、12:45

互动话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