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顺风巨ldquo燃rdquo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冬天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0057.html

?长11.12米,宽2.55米,本届的王船为历年之最;

?厦门与马六甲同时送王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非遗期间,有着特别意义;

?烧王船首次采用线上视频直播,浏览人次达万,可谓线上线下,人山人海……

热闹的烧王船背后

厦港君更为欣喜的是

看到更多厦港年轻人的脸庞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厦港年轻人选择站出来,接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其中有厦港渔民后代,有沙坡尾避风坞商家,还有沙坡尾工作坊工作人员......他们参与、传承,也让已有百年历史的厦港送王船民俗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年轻人希望,能通过长辈们手把手言传身教,原汁原味保留古老民俗的原样,准确记录,把口口相传的记录留档、一代代流传下去。

老一辈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棒,让这项百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一直延续,让更多人知晓这项传统民俗活动

本期,厦港君就为您展示

其中年轻人的风采

阿豪、板邪:细心做好每项服务助力文化传承

昨日下午,在王船巡境过程中,身着“文明玉沙坡”志愿者服饰的沙坡尾工作坊工作人员阿豪,一直被外地游客反复“玉沙坡是哪?这地名好文艺啊!”细心的阿豪一遍遍,不耐其烦地向每个游客解释了玉沙坡的来历和位置,还回答了他们关于王船的知识求解。

作为玉沙坡文化传承的集散地,沙坡尾工作坊的年轻之士也冲在前,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在时间紧张的筹备过程中,阿豪、板邪负责起了宣传、拍摄的后勤工作。两名“80后”男生,一遍遍地对着活动细节,认真细致地制作着宣传海报、桌牌等繁琐物料。来自广西的板邪更是深入了解烧王船的历史文化,进行活动预热,告知更多市民、游客这场非遗活动的举办。

阿豪:

沙坡尾工作坊依托沙坡尾活态展示馆,一直致力于推广传承传统文化。这次“送王船”仪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举办,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除了发扬传统文化外,也借由活动来祈福,希望国家早日摆脱疫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陈晰哲:招募三十多个志愿者他亲历了整个仪式

陈晰哲是个“90后”,他也是厦港人。在他那年轻清秀的脸庞下,有着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年,他和姐姐张杨在沙坡尾开始经营起一家美学白楼,那是沙坡尾新晋的网红地标。虽说是厦港人,但对于烧王船文化,他并不熟悉,这届烧王船也是他第一次参与。

在陈晰哲看来,沙坡尾作为厦门海洋文化的起源地,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在有机更新改造过程中历来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国家级非遗送王船久负盛名,还有延绳钓、疍民文化、海普、朝宗宫做十六岁成年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9月下旬开始,从造王船选择的第一根龙骨,到今天才结束的扫尾工作,陈晰哲全程参与。在昨天的烧王船仪式上,他更是招募了三十余名志愿者。这其中,有他的亲朋好友,也有沙坡尾避风坞的热心商家,他们负责起全程的后勤工作。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年轻志愿者的身影!历经两个月的造王船工程,更令他感慨万千。这艘王船由龙珠殿年过九旬的主理阮过水主导,厦港老渔民共同参与。有的造船,有的织帆,有的准备添载物,陈晰哲跟着老一辈,几乎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参与越多,他感觉责任越重。

陈晰哲:

长辈们事无巨细,不顾年事已高,亲力亲为的一举一动皆令我感动。我也希望,下届烧王船,能有更多厦港年轻人站出来,一同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进行传承。

张杨:将复盘整个仪式过程一一梳理在册

张杨,是个“80后”,是陈晰哲的姐姐。虽说从小生活在北方,但对于沙坡尾文化,她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昨晚的仪式过后,张杨和志愿者在送走参与仪式的老人后,继续留在环岛路书法广场,整理着沙滩上的杂物。由于过度劳累,她的声音已经沙哑。

张杨:

这一切都很值得。想想看,之前的送王船活动,基本都是厦港老渔民自己在弄整个仪式,会有多辛苦。还令我感动的是,沙坡尾各个商家的支持。他们也跑前跑后,有的商家还为义工送上可口的午餐,尽心尽力帮助做好这项活动。

昨天的王船巡境上,张杨还细心地为参与的志愿者配上了对讲机,不时进行交流沟通。坐在最前方的张杨,一遇到上坡处时,她就急忙呼叫身后推船的志愿者们,要注意使力;遇到下坡处时,她同样提醒他们要注意减速,保持王船平稳。而在整个筹备过程,张杨更是跑前跑后,向长辈们请教具体事宜。

张杨:

因为我闽南话说得不流利,而绝大多数长辈们只会说闽南话,这就使得我们交流沟通非常不通畅,往往半个小时就能解决的交流一拖就是两个多小时。而且烧王船这项传统民俗,完全没有文字记录,全凭厦港渔民们口口相传,这也使得筹备起来特别困难。

虽说交流不太顺畅,但张杨还是学到了很多。亲历过这一次烧王船后,张杨还有着自己的小小愿望。

在经过短暂的休整过后,她将和小伙伴们一起对整个仪式过程进行复盘,进行文字记录。并且针对整个过程,一一记录在册,一项一项地读给长辈们听,让他们进行相应完善,让活动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有秩序、安全。

?阮过水的大儿子阮和国是厦港龙珠殿送王船文化的传承人,未来,他将带领年轻人一起继续发扬送王船传统文化。

?岁月更迭,正是有着这么多的厦港年轻人站了出来,厦港送王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生生不息,屹立不动摇;

?岁月积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相信也能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出新的灵感;

?数代人各自的生活方式,却又殊途同归,共同传承保护厦港送王船。

记者:刘宇瀚通讯员:危婧璟编辑:洪雅冰校对:张铭革

I厦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