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命西迁,万里远戍完成中华民族史上伟 [复制链接]

1#

锡伯族

滔滔不绝的松花江、嫩江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流过了广袤的黑土地,滋养着万物生灵。锡伯族先民架鹰带犬,弯弓搭箭。康熙年间,锡伯族从科尔沁蒙古“赎出”,编入满洲八旗,多次迁徙屯垦,“出则为兵,入则为农”,成为亦兵亦农的准军事民族。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能征战、善骑射的民族特性。

自古以来,锡伯族就生活在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之间,但在乾隆二十九年(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发生了一件历史事件,让锡伯族完成了民族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伟大壮举。

拜别故土万里远戍

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因西部防务空虚,从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抽调千名20岁至40岁,身强力壮、善于骑射的锡伯族官兵,携带家眷,远戍西陲。

这支队伍奉国家之命,拜别故土,经蒙古前往新疆伊犁,过荒漠、翻雪山、越天险、战疾寒,饱经艰辛与磨难,万里西迁。与史书上记载的屡次发生过的民族大迁徙不同,这次西迁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锡伯族的西迁之行,可歌可泣,可敬可叹。

如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等地,共计有19万多人。或许是出于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或许是为了牢记肩负的使命,东西两地的锡伯族有了自己独特的节日——西迁节。

“四一八”西迁节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西迁精神”已经成为锡伯族独有的民族精神,无论在东北地区、还是在新疆地区的锡伯族,都以西迁精神为骄傲,并以此自勉。因为历史上的这一次西迁,为锡伯族培育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气度。

琴韵谱人生桃李满天下

来自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关文辉,锡伯族。年,作为广东省引进人才,来到广州,如今他是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关文辉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学习。年以公派访问学者赴德国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一年后,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硕士硕究生。

学成归国之后,关文辉决心投入小提琴专业的教育事业。同时,他仍然热爱演奏,他的身影时不时出现在各类艺术舞台上。

回望自己的音乐人生,关文辉说,他学琴的经历很艰辛,走过不少弯路,因此更能深刻感受到学生的困惑,从而给予更好的指导。关文辉的学生中,有不少便是从新疆追随他来到广州学习的。在学生眼中,关文辉就是他们音乐学习道路上的榜样。

闲时,关文辉与妻子会在家自制锡伯族美食,一解乡愁。锡伯大饼和花花菜就是最佳搭档。

一张刚刚从圆形平底的铁锅起出来的锡伯大饼,松软劲道,散发着浓浓的麦面味道,再就着腌制好的花花菜,更是让人满嘴生津,回味无穷。

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州安居乐业,关文辉感叹着,这12年来,他由一开始的不适应,再到如今,彻底爱上这座城市。

“锡伯族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适应能力很强,在一个新的环境,他会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快投入这种生活当中去。到这里以后,我对这里的适应,更多的是源自自己热爱的专业。我在这里感到蛮亲切的,广州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

09:25

射箭少女英姿飒爽

锡伯族世代居住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濒于灭绝的锡伯族射箭运动得到发展,锡伯族青年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成绩斐然,为国争光。锡伯族射箭手郭梅珍、汝光就是名扬全国的箭坛名将。

锡伯族的孩子从小喜爱骑马射箭,大飞也不例外。大飞,本名郭飞,来自新疆伊犁伊宁市的锡伯族少女,在广州居住了6年。

锡伯族人骁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在大飞的童年记忆中,很多亲戚家里都会挂一把弓箭,表哥们会在冬天的时候去射兔子。

对大飞来说,射箭不仅是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更是她和家乡与祖辈的心灵纽带。

04:14

家庭聚餐锡伯味道

居住在广州的韩玲和她的弟弟妹妹,来自锡伯族与汉族结合的家庭。对他们来说,家的味道就是饭桌上的大盘鸡和拉条子。

拉条子是新疆拌面的俗称,它可以不用擀面杖,可以不用压面机,一碗面粉,一点油盐,全凭一双巧手,就能承包一顿正餐。它的形状可圆可扁,全靠自由发挥,但一盘拉条子“攒不攒劲”,就得看它口感劲道不劲道。

韩玲、韩钢、韩涛三姐弟,虽远离家乡,但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继承着父母的手艺,心里记着家的味道。

03:11

我国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锡伯族是骄傲的。他们在这里驻防两百多年,没有后退过一步,没有一个人跑过边界,也没有一个人逃回东北,他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英雄的民族!”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每个民族都是伟大的。每个民族都在用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凡的成长足迹、不寻常的发展经历来表述“伟大”这个词汇,谱写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锡伯族亦然。

记者:袁婷婷袁涵伦

编辑:李琳

编审:陈晶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