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们在不同季节去了几次*,每次都长途跋涉,而且每次都赶上牧民的转场季。*和内蒙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但内蒙牧区已经全面实行定居,虽有牧场、牧民,但已经不复有真正的游牧生活(《狼图腾》就是一种缅怀)。但在*的转场季节里,不管在高速公路上,还是深山里的羊肠小道,永远能遇见牧马人策马扬鞭,赶着成百上千只羊群经过的场景。在当地摄影师、记者赖宇宁的指引下,我们有幸走过好几条不为人知的哈萨克人的牧道,每次都险境重生……
(冬天来临前,哈萨克牧民顶着风雪将牛羊转移至冬窝子)
行李赖宇宁
行李:转场是不是理解*游牧的重要环节?
赖宇宁:对,在*牧区,牧民还过着相对稳定的游牧生活,转场是游牧生活的核心,所谓转场,就是从一个草场转向另一个草场,一般是随着季节变换,可能*的牧民是全世界转场最频繁的。
行李:为什么要不断转?
赖宇宁:每个地方的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都是一个地方的草不够吃。你看*地域辽阔,草原也多,但这里没有内蒙古那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场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所以比别的地区转场更频繁,因为要不断寻找新草场。
行李:*地形复杂,你看大的格局有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这几条大山脉中又有无数小山。有专家把中国的草原分为18类,*有11类,这些类型丰富的草原分布在这些大山的褶皱里,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如果开车走内蒙,路边总能频繁遇见牧羊人赶着一群群羊晚归的画面,*却很少,可能因为主要的草场都分别在高山和盆地之间,有的还在高山内部的腹地,不容易见到。
赖宇宁:是的,平日在路边不太见到,但是到了转场季节就不一样了,单之蔷老师在文章里写过,这时,那些藏匿在大山里的羊像溪流汇流成小河,小河再汇聚成大河一样,从山里,从森林里,从沟里,从河谷里涌出来,汇流在牧道上。那时你能看到数万只,数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的羊通过的壮观场面,这是内蒙没有的。转场就是踩着季节的节奏,从盆地向着低山、中山、高山转移,或者相反。因为高山上的草原夏季才出现,冬季被雪掩盖消失。
行李:与转场对应,就出现了不同季节的牧场?我看过李娟写的四本书:春牧场、冬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赖宇宁:对,大体分为四季,但内部会有很多差异。李娟为什么没有写《秋牧场》呢?因为春、秋牧场是合二为一的,那是定居点。
行李:虽然有四季牧场,但感觉冬牧场对人的考验最大,李娟在《冬牧场》里说:“在这样的冬天里求生存,不能忍受痛苦是要遭受鄙夷的。”方如果在《塔玛牧道》里,也描述过冬季的老风口对牧民的严峻考验。
赖宇宁:是啊,冬天太难过了,哈萨克人说,生活寄托给了牲畜,牲畜寄托给了草原,草原寄托给了季节,而季节,寄托给了风雪。
(在中国最大的冬季牧场包扎墩)
行李:北疆和南疆的转场有差别吗?
赖宇宁:有的,大概以天山为界,以北的地方实行四季三场轮牧,即春、秋两季在低山和山前平原地带的春秋牧场,夏季在高山上的夏牧场,冬天在平原河谷和沙漠地区的冬牧场;以南是四季两场轮牧,即夏季和秋季在高山地区放牧,冬季和春季在中高山地区放牧。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全年气候相对稳定、温暖,四季都可以可放牧。
行李:你主要还是